自從今年2月底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會同教育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部分重點城市高校及其周邊復印店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后,教材相關著作權人及出版社認為這是保護他們合法權益的“上方寶劍”。然而,網上卻出現了一些質疑政府部門治理非法復印活動的言論。為了澄清謬誤,明辨是非,《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先后采訪了一些專家、學者,請他們依法解析大規模復印教材的行為究竟侵犯了權利人的哪些權利。
“我們上大一的時候,最初是在學校的二手書店里買師哥師姐用過的教材,當時不只因為二手書便宜,更重要的是這些書上有師哥師姐上課時劃的重點,可是因為數量有限,后來許多同學就把教材給復印了。再后來,校園的復印店就有各年級的教材電子版了,想要什么有什么,大家也就開始用復印教材了?!比涨?,某財經大學兩位大四的學生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談道。
記者曾先后走訪了北京的多所大專院校,驚奇地發現現在學生們使用復印教材早已常態化,很多班級干脆由班長牽頭統一去復印店購買復印教材。更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一位教知識產權的教授告訴記者,在上課時發現,自己編寫的教材,學生們用的竟然全部是復印教材,于是他直接把這件事當案例講給了學生。在走訪中,記者經過與多位同學聊天,得知其實在他們心里隱約也覺得這種做法不是太好,但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所以也就沒多想。